厦门市行政执法证件管理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2 02:22:07   浏览:8155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厦门市行政执法证件管理办法

福建省厦门市人民政府


厦门市人民政府令第61号


  《厦门市行政执法证件管理办法》已经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一九九八年一月一日起施行。

                              市长 洪永世
                          一九九七年八月十二日
            厦门市行政执法证件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加强行政执法监督,严格行政执法证件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厦门市行政执法证件是指行政执法人员持有的厦门市行政执法标志和《厦门市行政执法证》。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行政执法人员,是指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以及行政机关依照法律、法规或规章规定委托行使行政执法权的组织(以下简称行政执法机关)中直接承担行政执法任务的工作人员。
第四条 本市行政执法人员依法执行公务时,应出示行政执法证件。
国家有规定统一着装的,应着装整齐,并出示相应证件;国家没有规定统一着装的,应佩戴厦门市行政执法标志,出示《厦门市行政执法证》。
持有国家有关部门和省政府发给的行政执法证件的,可以申领厦门市行政执法证件。
第五条 《厦门市行政执法证》应载明执法人员的姓名、照片、单位、编号、执法权限、适用范围与有效期限,加盖《厦门市行政执法证专用章》。
第六条 厦门市行政执法证件由市政府统一制发,具体工作由市法制局组织实施。
第七条 申领厦门市行政执法证件的行政执法人员,应符合下列条件:
㈠ 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遵纪守法;
㈡ 具有高中以上文化水平;
㈢ 必须在岗从事行政执法工作;
㈣ 经行政执法基础知识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并取得考试合格证书,但本办法实施前已取得相应考试合格证书的,可免予考试;
㈤ 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条件。
前款规定的培训考试工作由市法制局会同区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和有关行政执法机关负责。
第八条 申领厦门市行政执法证件,按下列程序办理:
㈠ 行政执法人员填写申请表,连同考试合格证书,报其行政主管部门。
㈡ 市属行政主管部门在申请表上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送市法制局。区属行政主管部门在申请表上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报区政府审核。由区政府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送市法制局。
㈢ 市法制局在接到全部材料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查并提出审查意见,报请市政府批准发给厦门市行政执法标志和《厦门市行政执法证》。
第九条 市法制局负责全市行政执法证件的管理和使用监督。区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做好本区范围内行政执法证件的管理和监督工作。
行政执法机关应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人员考核制度,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的管理监督。
第十条 《厦门市行政执法证》每三年由所在行政执法机关向发证机关办理一次注册。经审查不合格的行政执法人员,发证机关不予注册。到期未经注册或未能通过注册的行政执法证无效。
第十一条 市、区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应加强对持有行政执法证件人员的管理,建立持有行政执法证件人员的名册,做好行政执法证件档案管理。
第十二条 厦门市行政执法证件由行政执法人员在执行公务时使用,不得越权或交给他人使用。
行政执法人员应妥善保管厦门市行政执法证件。遗失的,由所在行政执法机关予以登报声明作废,并出具证明,向发证机关申请补发。
第十三条 行政执法人员因辞职、辞退、工作调动、岗位调整、离退休等原因离开原工作岗位或不再直接承担行政执法任务时,由所在行政执法机关将其行政执法证件向发证机关缴销。
第十四条 行政执法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市、区政府法制工作机构、所在行政执法机关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可暂扣其厦门市行政执法证件:
㈠ 不依法履行职责的;
㈡ 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的;
㈢ 不出示行政执法证件被投诉达2次以上并经查实的;
㈣ 将行政执法证件转给他人使用的。
前款规定的暂扣厦门市行政执法证件期限为30日以内。
区政府法制工作机构、所在行政执法机关暂扣厦门市行政执法证件的,应及时报市法制局备案。
第十五条 行政执法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发证机关收回其行政执法证件:
㈠ 受到刑事处罚的;
㈡ 被暂扣行政执法证件2次以上的;
㈢ 行政执法活动中有违法行为,造成严重后果的;
㈣ 将行政执法证件转给他人使用,造成严重后果的。
第十六条 被暂扣厦门市行政执法证件的行政执法人员在扣证期间不得从事行政执法活动。
第十七条 被暂扣、收回厦门市行政执法证件的人员不服暂扣、收回行政执法证件决定的,可向作出决定的部门或市法制局申请复查。发现确有错误的,应及时纠正。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1998年1月1日起施行。



1997年8月12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景德镇市公路营运客车进站管理规定

江西省景德镇市人民政府


第6号



《景德镇市公路营运客车进站管理规定》已经1995年9月16日市人民政府第61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1995年11月1日起施行。



代市长 舒晓琴

一九九五年九月二十六日

景德镇市公路营运客车进站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加强我市公路营运客车管理,建立活而有序、平等竞争的客运市场,改变公路营运客车在市区乱停乱放的混乱状况,维护市区交通秩序,保障旅客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交通部《汽车客运站管理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全市从事公路客运业务的单位、团体和个人。

  第三条 交通运管部门应会同城建规划和公安交警部门划定客运站。对现有不符合规定条件的客运站、点一律撤销。凡本市或外埠来市的公路营运客车,一律按划定的汽车客运站进站作业,严禁客车在市区内乱停乱放。确需设立临时停靠点,必须报经公安交警部门批准。

  第四条 公路营运客车须按规定进站停发,定线行驶。
 
  第五条 凡进站经营的客车,经营手续必须齐全,必须服从车站“三定”、“四统一”管理(定线、定班、定时或流水发车;统一调度、统一票证、统一运价、统一售票)。

  第六条 客运站对经营客运业户应一视同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接纳车辆进站,统一编排运行班次,按旅客意愿售票,做到不压车,不滞客,严格执行物价部门规定的运价、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接受经营者的监督和运管部门的检查。客运站必须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对旅客和司乘人员的安全宣传教育,配备安全检查人员,严格查堵易燃易爆危险品和禁运品。

 第七条 鼓励符合国家政策规定的单位、个人申办汽车客运站。申办汽车客运站,应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由交通运管部门按照城市统一规划,依据交通部《汽车客运站级别划分和建设要求》,会同城建规划和公安交警部门确定站址,按规定程序审核批准方可开业。

  第八条 凡违反本规定者,由交通运管部门和公安交警部门按国家有关法规处罚。

  第九条 本规定由景德镇市交通局负责解释,市公路运输管理处具体组织实施。

  第十条 本规定自1995年11月1日起施行。





关于征求国家安全生产科技发展规划编制意见和建议的通知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关于征求国家安全生产科技发展规划编制意见和建议的通知

安监管司技装函字(2003)23号


各位专家:

安全生产作为重要的社会公益性事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和保证,也是目前社会关注的焦点。目前我国安全生产形势严峻,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其重要原因之一安全生产科学技术支撑保障作用满足不了安全生产工作的要求。为此,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全面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目标,编制国家安全生产科技发展规划。总揽全局、突出重点、合理布局、科学规划,加快提升我国安全生产科技整体水平,促进我国安全生产状况的尽快根本好转。现就国家安全生产科技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有关问题,征求有关专家的意见和建议。请各位专家就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并于6月25日前以书面形式通过信件或电子邮件方式反馈到我局信息与技术装备保障司。

一、关于对安全生产现状的评价

1.您如何评价所熟悉领域的安全生产现状和存在问题?

2.您所熟悉领域安全生产科技投入情况、科技管理机制现状如何?

3.您认为制约我国安全生产科技发展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4.您所了解的国外发达国家在促进安全生产科技工作的主要政策措施有哪些?

二、关于对加强安全生产科技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1.党的十六大提出“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保护国家财产和人民生产的安全。”为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搞好安全生产工作,您认为安全生产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2.您认为我国安全生产科技发展在“十五”未期和“十一五”的目标是什么?在不同行业和领域安全生产科技发展的具体目标如何确定?

3.您认为我国搞好安全生产科技工作面临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4.您对加强安全生产基础性研究有何意见和建议?重点研究领域或方向是什么?

5.您对加强安全生产共性、关键性技术开发工作有何意见和建议?重点研究领域或方向是什么?

6.您对加强安全生产技术推广工作有何意见和建议?有哪些成熟的技术(包括工艺、装备)应该组织推广?需要建设哪些安全生产技术示范工程?

7.您认为如何提高我国安全生产监管和煤矿安全监察的科技含量,开展哪些关键技术研究?

8.您认为如何提高我国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开展哪些重点课题研究?在安全经济方面,应该开展哪些重点课题研究?

三、关于安全生产科技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建议

1.您认为推动安全生产科技发展工作中,应争取国家出台哪些政策?

2.您认为如何保证安全生产科技工作的资金投入,投入来源应包括哪些渠道?

3.您认为在推动安全生产科技工作开展方面,应采取哪些措施(包括在组织技术开发、技术推广、技术示范工作以及科技成果奖励等方面)?

4.您认为在调动企业安全生产科技投入积极性方面,国家应采取哪些措施?

5.您认为对建设我国安全生产技术保障体系及其运行机制有何建议?

四、其他意见和建议

联系人:朱凤山、刘正伟、林岚

地址:北京市和平里北街21号,100713

电话:010-64463177、64463167

传真:010-64463177

Email:aqkj@chinasafety.gov.cn



二○○三年五月三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