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异地售付汇问题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6 23:24:42   浏览:9061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异地售付汇问题的通知

中国人民银行 国家外汇管理局


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异地售付汇问题的通知
中国人民银行 国家外汇管理局




国家外汇管理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局;深圳分局;各中资外汇指定银行:
外汇局近日下发了《关于完善售付汇管理的补充通知》(汇发〔1998〕22号)。根据执行中的情况,现将《通知》第五条涉及的1998年9月1日以后异地售付汇问题,补充通知如下:
一、异地售付汇是指企业到注册地所属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外的其他地区的银行发生的购付汇行为。
二、外资银行应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结汇、售汇及付汇管理规定》、《外资银行结汇、售汇及付汇业务实施细则》及其他有关规定,只能办理外商投资企业的结汇、售汇及付汇业务;与经批准的非外商投资企业贷款项下的结算相关的结汇、售汇及付
汇业务和经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的其他结汇、售汇及付汇业务。外资银行不得为无中长期贷款及短期贷款指标的境内中资机构开立远期信用证,办理打包贷款、押汇等贸易融资业务。对于10月15日之前发生的上述贸易融资行为,外汇局各分局应要求辖内外资银行在10月31日前报送
有关统计数据,并上报外汇总局。10月15日之后,外资银行必须严格按本《通知》执行,违者将按有关规定受到处罚。
三、经外汇局批准在异地外资银行开有外汇结算账户的外商投资企业,凡9月1日以后需办理异地购付汇的,可凭注册地外汇局签发并经付汇地外汇局核对后的“进口付汇备案表”,按结售汇管理有关规定到异地开户行办理购付汇手续。
本通知自文到之日起执行,请外汇局各分局及时转发所辖分支局、外资金融机构和相关单位,各中资外汇指定银行转发所属分支行,并将执行中的有关情况汇总后上报外汇总局。



1998年10月8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行政处罚前先行责令改正的规定》的通知

湖南省长沙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长 沙 市 工 商 行 政 管 理 局

关于印发《行政处罚前先行责令改正的规定》的通知

长工商(2003)136号

各分局、县(市)局,市局机关有关部门、直属单位:
  《长沙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行政处罚前先行责令改正的规定》已经市局局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行政处罚前先行责令改正的规定

                                   长沙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二○○三年九月十八日

行政处罚前先行责令改正的规定

  第一条 为落实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教育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自觉守法,促进本市经济发展,根据《行政处罚法》及工商行政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先行责令改正,是指工商行政管理执法机关对实施轻微违法行为的工商行政管理相对人先行责令其改正违法行为,逾期不改正再依法处罚的行政措施。
  第三条 属下列情形之一,且行为的性质、情节、后果均属轻微的,工商行政管理执法机关应当依照本规定作出先行责令改正:
  (一)下岗职工、普通高校大中专毕业生、残疾人员等,未领取工商执照擅自从事个体经营的(擅自从事建筑、娱乐、广告、桑拿、按摩、网吧、氧吧、运输等行业的除外);
  (二)政府扶持的生产型、科技型企业已具备开业条件而未办妥工商登记手续,提前开业的;
  (三)超越经营范围90日内未办理工商变更手续,且超越经营范围的项目不需办理相关行政审批的;
  (四)擅自改变主要登记事项(除经营范围以外),未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的(责令改正期为10日内);
  (五)非公司制的企业法人不按规定申请办理注销登记的;
  (六)股份有限公司设立、变更、注销登记后,不在规定期限内发布公告或者发布的公告内容与公司登记机关核准登记的内容不一致的;
  (七)公司未按期办理实物过户手续的;
  (八)将申请企业注册的企业名称简略使用但无实质性改变,对他人的企业名称或知识产权不构成侵权的;
  (九)使用保留期内的企业名称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或者保留期限届满不按期将《企业名称登记证书》交回登记主管机关的;
  (十)未将营业执照置于住所或者营业场所醒目位置的;
  (十一)中外合作者不依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合作企业的约定如期履行缴足投资、提供合作条件的,外商投资企业未按照章程或合同规定的期限缴纳出资的;
  (十二)个体工商户逾期不交纳个体工商管理费的,个体工商户逾期不办理年检验照手续的,且无正当理由的;
  (十三)企业申报年检时,无正当理由且未在每年3月15日前报送年检材料的;
  (十四)经营者以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或者减轻、免除其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应承担责任的;
  (十五)各种广告违反《广告语言文字管理暂行规定》的一般性规定的(广告内容中含有不良文化的除外);
  (十六)户外广告未按批准登记的地点、形式、规格、时间发布,未标明批准登记证号和发布者名称,发布期满后10日内未自行拆除的;
  (十七)广告主发布印刷品广告未标明产品(服务)生产商、经销商及印制企业的名称、地点,由广告经营者代理发布的印刷品广告未同
时标明广告经营者的名称、地址的;
  (十八)经许可使用他人注册商标,在使用该注册商标的商品上未标明被许可人的名称和商品产地的;
  (十九)未按规定办理企业动产抵押物变更登记的;
  (二十)娱乐、桑拿洗浴按摩场所超过限定经营时间继续经营的;
  (二十一)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必须先行责令改正才能作出行政处罚的其他行为。
  第四条 对被责令改正的行政相对人,在责令改正期限内,任何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不得就同一违法事实立案调查。
  第五条 送达先行责令改正通知书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先行责令改正期过后5个工作日内,应当回访复查。回访复查材料及《先行责令改正通知书》(存档联)报主管局领导。
  第六条 在日常监管中采用先行责令改正,而行政相对人逾期仍不改正的,由承办机构报主管局领导决定是否立案调查;执法办案中采用先行责令改正,而当事人逾期仍不改正的,由办案机构报送《行政处罚案件有关事项审批表》,由主管局领导决定是否继续调查。
  第七条 拟作出先行责令改正处理的,应当填写《行政处罚案件有关事项审批表》报主管局长批准,在局长批准日后2个工作日内到同级政策法规机构备案。
  凡实施了先行责令改正的行政措施,承办机构应将相关材料按季度送同级政策法规机构归档。
  第八条 先行责令改正分为两种,一种是立即改正,另一种是限期改正,限期改正必须为一合理期限,但最长不超过90日。
  第九条 先行责令改正通知书的内容包括:
  (一)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
  (二)行政管理相对人的违法事实及法律依据;
  (三)责令改正的期限;
  (四)逾期不改正的法律责任;
  (五)法律救济途径。
  第十条 送达《先行责令改正通知书》,必须由行政相对人或者其委托代理人签收,在送达回证上签字盖章注明收到日期。
  第十一条 行政相对人由于不可抗力,不能在规定期限内改正的,应当在责令改正期满之日前10日内提出延期申请,经相关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审查决定是否延长,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30日。
  第十二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执法监督中发现本机关及派出机构或下级机关有违反本规定,重处罚、轻规范的,应当责令其依法予以纠正,必要时可直接作出纠正决定。
  第十三条 本规定由长沙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政策法规处负责解释。
  第十四条 本规定自2003年10月30日实施。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案件上诉后,第二审法院对案件的实体问题作了改判时,可否变更第一审法院关于诉讼费用负担的决定等问题的批复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案件上诉后,第二审法院对案件的实体问题作了改判时,可否变更第一审法院关于诉讼费用负担的决定等问题的批复
最高人民法院





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闽法民字〔1985〕第05号请示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案件经第一审法院审理终结,败诉的当事人负担了诉讼费用。案件上诉后,第二审法院作了改判,第一审的败诉者变为胜诉者。第二审法院在改判时,可否变更第一审法院关于收取诉讼费部分的判决,改由第二审的败诉者负担?
根据《民事诉讼法(试行)》第一百二十条第(三)项和《民事诉讼收费办法(试行)》第七条第一款的规定,人民法院对诉讼费用的负担的决定,是以对案件的实体问题作出的判决结果为依据的。第二审法院对第一审判决的实体问题作了改判,第一审的败诉者变为胜诉者,第二审法
院应当根据改判的情况,确定当事人对第二审的诉讼费用的负担,同时相应地改变第一审判决对诉讼费用的负担的决定。
(二)《民事诉讼收费办法(试行)》第二条第(二)项中所说的“人民法院认为应该由当事人负担的其他诉讼费用”,应包括哪些?
其他诉讼费用是除案件受理费以外,当事人进行民事诉讼活动所支出的必要费用。此种费用难以一一列举,故在《民事诉讼收费办法(试行)》第二条第(二)项中,除具体规定鉴定费、勘验费、公告费、证人的误工补贴和旅车费外,又规定“人民法院认为应当由当事人负担的其它诉
讼费用”这一概括性条文。对于其他诉讼费用,人民法院应当根据从轻收费的原则,从节省诉讼当事人开支和保障人民群众的诉权出发,从严掌握。因此,只是人民法院委托有关单位或其他人完成的诉讼行为所支出的费用,才可以作为其他诉讼费用判令败诉的当事人负担。人民法院审判人
员办案的差旅费,不能作为其他诉讼费用判令败诉的当事人负担,至于请示中提到的共同诉讼的当事人专为自己利益的诉讼行为所支出的费用,以及由于当事人不正当的诉讼行为所支出的费用,《民事诉讼收费办法(试行)》第七条第二款、第四款,已具体规定由该当事人负担,故亦不应
列为其他诉讼费用判令败诉的当事人负担。



1985年5月30日